2018年5月13日 星期日

法國投降

  敦刻爾克大撤退為英國保住了一支軍隊,但是,也暴露了英法兩國對當前戰爭的不同認識。法國是在自己的國土上決一死戰,而英國則是在打這場戰爭的第一階段。對英國來說,法國只是第一道戰線,英吉利海峽是第二道防線,到了緊要關頭,英國還有大西洋和美國的堂兄弟們作最後的堡壘。

  6月4日,也即敦刻爾克戰事結束之日,法國元帥貝當與美國大使布利特在巴黎共進午餐,就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內心的不滿:由於英國人的過錯,戰爭已經打敗了;英國人樂於法國人打得一個也不剩,然後安全地躲到那個不可逾越的反坦克障礙--海峽--後面去。


  英國遠征軍撤走之後,法軍對德軍的劣勢變得更加明顯了。法軍總共只剩下了71個師,人員和裝備都已經在戰鬥中遭到嚴重的削弱。

而德軍則擁有140個師,並且根據新的"紅色戰役"計劃,重新進行了編組和部署,做好了迅速突入縱深,"殲滅盟軍在法國的殘餘兵力"的準備。

  6月5日拂曉,德國空軍對索姆河防線上的法軍實施了猛烈的轟炸。

隨後,馮·包克集團軍群發起了地面進攻。6月7日,德軍在瓦茲河與索姆河的分水嶺處突破了法軍的防禦。
到6月9日,隆美爾指揮的德軍前鋒已經抵達魯昂郊區,法國第10集團軍的側翼受到無情的"卷擊",形成了又一次大潰退。貝隆以南的法國第7集團軍也被迫退往巴黎。

  6月9日當天,龍德斯泰特集團軍群在香巴裡發動了進攻。

6月10日,古德裡安的坦克部隊擊潰法國守軍,成功地渡過了埃納河。
此時,法國在馬奇諾防線與勒阿弗之間只剩下了24個師。
如果說法國還沒有戰敗的話,那麼,地面部隊也已經沒有了還手之力,完全落入了被德軍肆意追打的境地。
  而在法國的上空,德軍已經掌握了全部的制空權。

德國遠征轟炸機在毫無抵抗的情況下,大肆轟炸巴黎、里昂、聖艾蒂安以及遠至法國南端的馬賽。飛機從頭上轟鳴著掠過,令居民們驚恐萬分。
數以百萬計的老百姓從法國北部、東北部朝著西面和南面逃亡,形成一片廣袤無垠的人海,把沿途村鎮和城市的居民席捲而去。
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汽車、摩托車、馬車和自行車擁擠在道路上,像蝸牛一樣蠕動著,掙扎著向前奔走。

  撤退中的部隊也混雜在難民潮中間。

士兵們丟棄了武器,開小差已經成了普遍現象。德國飛機不分青紅皂白地用機槍向平民和軍人掃射。
驚慌失措的官員們拋棄職守,有的跑在轄區居民的前頭,有的跟在居民的後頭。地方政府已經蕩然無存,市鎮裡沒有了警察、清潔工和消防隊員。
精疲力竭的難民們隨處支起帳篷,露宿野地,防備著搶劫和騷亂。
德軍到達後,發現的是一片真空地帶;於是宣傳說:"我們是來幫助被法國政府拋棄了的老百姓的。"
  6月10日,法國政府放棄首都,宣佈巴黎為不設防城市,開始了四處流亡。

起先,還打算把政府安在圖爾,但是只待了4天,就又被驅趕到了波爾多。
官員們年紀都不小了,逃亡途中備受煎熬,疲憊不堪。部長們之間及其所屬部門之間的聯繫都已經中斷了。
人們如饑似渴地探聽消息,卻只能從心慌意亂的同胞那裡風聞一些謠言。

  6月11日,英國派來一個加拿大師在法國登陸。

當日,在布裡阿爾召開了盟國最高軍事會議。
邱吉爾答應增派英軍來支援法國,但是拒絕增派空軍。
魏剛報告說,因為沒有預備隊,他將無法繼續進行有組織的戰鬥,無力制止敵人佔領法國全境。

  6月12日和13日,法國政府在圖爾附近舉行會議,魏剛公開提議投降。

6月14日清晨,德軍開進巴黎,法國政府大廈樓頂飄起了納粹的萬字旗。
當日,英國政府決定停止運送增援部隊,盡快將留在法國的英軍重新撤回本國。
6月15日,英國通知魏剛,英國遠征軍不再歸他指揮,但是如果法國願意的話,英國願意協助法軍乘船撤離。英軍隨即開始第二次撤退,並很順利地撤走了15萬人,其中包括2萬波蘭人和310門大炮。
  
  與此同時,英國開始關注"法國遺產"的歸屬問題。法國的崩潰留下了一大片"無主"殖民地。

丘吉爾最擔心法國的殖民地,特別是北非地區,落入德國手中。
因此,最好在英國組織法國流亡政府來控制法蘭西帝國。
另外,法國艦隊的歸屬也令英國擔憂。如果德國攫取了法國艦隊,將會改變海上力量的對比,增加對英國的威脅。
  為了勸阻法國投降,邱吉爾在6月16日建議,把英、法兩國聯合成為一個憲法統一、國籍統一、政府和議會統一的"牢不可破的英法同盟"。

然而,此時在法國政府內部,以貝當元帥和魏剛將軍為首的投降派已經佔據了上風。
丘吉爾的建議被否決了。當晚,法國總理雷諾向勒伯倫總統遞交了辭職書,並提議由貝當接任總理。
貝當隨即組建了法國新政府。
  6月17日,貝當政府的第一次內閣會議只開了10分鐘,便一致決議請求德軍停戰。

隨後,不等德軍答覆,貝當就發表廣播講話,號召法國軍民"停止戰鬥"。6月18日,貝當政府下令法軍放棄所有2萬人以上的城市,不得在市內和郊區進行抵抗和破壞。

  柏林瞭解到貝當上台並打算與德國簽訂停戰協定後,卻不急於作答,反而利用法軍停止抵抗之機,全面加速進攻。

6月17日和18日,古德裡安相繼拿下了聖迪齊埃、朗格勒、貝桑松、蓬塔利斯和貝爾福。
隆美爾的部隊在西邊的雷恩俘虜了法國第10集團軍的殘部,佔領了布勒斯特、聖納澤爾、南特和瑟堡,繼續向尼奧爾推進。
  6月20日,德軍建議法國停戰代表團到圖爾會晤。

6月21日,以亨茨格將軍為團長的法國代表團被送到了貢比涅森林裡的雷通火車站。
22年前,即1918年11月11日,法國正是在此地一節白色車廂內迫使戰敗的德國接受停戰條件的。
德軍從博物館中搬出這節車廂,放在當年停放的地方;希特勒在當年法國元帥福熙乘坐過的車廂裡接見了法國代表團。
  6月22日,亨茨格將軍代表法國政府簽署了停戰協定。

根據協定,德國佔領法國的大部分國土,包括法國最發達地區的北部、中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帶。
德國佔領軍費用由法國政府承擔。法國南部仍由貝當政府管理。

  至此,西線的戰役以法國的慘敗和德國的勝利而結束。

期間,法軍戰死8.4萬人,被德軍俘虜154.7萬人。
德軍戰死27074人,失蹤18384人,傷殘111043人。

  
  
 

Author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