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2日 星期日

星條旗上的星星


  美國國旗通常被稱為「星條旗」。因為它是由13道紅白相間的條紋和50顆白色五角星組成的。美國國旗不僅象徵著行政區域的劃分,而且記載了美國領土擴張的歷史。
  1775年,北美大西洋沿岸13個英國殖民地的人民發動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1776年7月4日,殖民地人民發表「獨立宣言」,宣佈成立美利堅合眾國。1777年6月14日,正式確定美國國旗的形式為:旗底為紅白相間的13道條紋,左上角鑲一藍色長方形,上面綴著13顆白色五角星,條紋和白星都代表當時爭取獨立的13個殖民地。
  從19世紀初開始,隨著領土的不斷擴張,美國國旗上的星條隨之增加。1803年美國趁英法爭奪海上霸權和法國侵略軍在海地慘敗之機,用1500萬美元購買了法國的殖民地路易斯安那(當時的法國殖民地,遠遠大於現在美國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相當於今天美國領土面積的四分之一)。第二次獨立戰爭(1812—1814)結束後,美國轉向西部拓展,侵佔印第安人的大片土地。到1817年密西西比州加入聯邦時,美國國旗上的紅白條紋已增加到20道,星星達20顆。1818年4月4日,國會通過一項法案規定:國旗上的條紋固定為13道,代表發動獨立戰爭並取得勝利的13個殖民地,白星隨州的數目的增加而增加。
  1818年,美國向英國購買了位於今北達科他州的一部分土地。1819年又做成了一筆「槍口下的買賣」:從西班牙手中得到早已被美國佔領的佛羅里達。1836年它先策動原屬墨西哥的得克薩斯省獨立,成立共和國,隨後於1845年吞併得克薩斯成為美國的第28州。1846—1848年的侵墨戰爭,又迫使墨西哥「出售」其領土的一半,包括現在的加利福尼亞州、亞利桑那州、內華達州、猶他州、科羅拉多州和新墨西哥州的一部分。19世紀中葉,美國侵略擴張的矛頭從美洲大陸指向海外。1867年,美國用720萬美元從沙皇俄國購買了遠離美國的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島。1898年又吞併了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阿拉斯加和夏威夷長期作為美國的屬地,到1959年才升格為州,加入聯邦,於是又有兩顆白星綴列在美國國旗上。隨著國旗上白星的增加,領土面積已從獨立時的330萬平方公里擴大到今天的936萬多平方公里。



Title :星條旗上的星星
Author :徐更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