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4日 星期一

斯大林格勒戰役

 德軍在莫斯科城下慘遭大敗之後,再想發動全線進攻已經力不從心了。
但是,希特勒不甘心失敗,四處奔走,從歐洲的僕從國家收羅炮灰,糾集了217個師和20個旅,其中德軍178個師、8個旅,芬蘭、羅馬尼亞、匈牙利、意大利、斯洛伐克和西班牙共39個師、12個旅,總計619.8萬人;裝配火炮56941門、坦克3229輛、飛機3395架、戰艦63艘。

  為了奪回蘇聯戰場上的戰略主動權,希特勒決定集中兵力進攻蘇聯的南翼,奪取斯大林格勒和南高加索,然後迂迴北上,從東面包抄莫斯科,進逼烏拉爾和西伯利亞。

1942年4月5日,希特勒簽署了第41號作戰令:"一俟天氣和地面條件好轉------一切可用的軍隊將集中到南翼的主要戰線,其目的是在頓河邊消滅敵人,以奪取高加索油田和進入高加索山區的隘口。"

  斯大林格勒,位於伏爾加河下游的西岸、頓河河曲以東,是蘇聯內河航運幹線上的重要港口和南北鐵路交通的樞紐,也是蘇聯南部的工業重心,城市居民約有60萬人。

該市的西面和南面是蘇聯糧食、石油和煤炭的主產區--遼闊富饒的頓河流域、庫班河流域和南高加索地區。
1941年德軍佔領烏克蘭之後,斯大林格勒就成了蘇聯中央地區通往南部經濟區的交通咽喉,因此,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1942年5月初,希特勒調集到蘇聯南線戰場上的兵力約150萬人,共97個師,1600多架飛機、1200多輛坦克、1.7萬門大炮和迫擊炮。

5月8日,德軍8個師對克里米亞東部的刻赤半島發起進攻。激戰之後,蘇軍退到東面的塔曼半島,德軍於5月15日佔領了刻赤半島。
6月2日,德軍出動20.4萬兵力進攻塞瓦斯托波爾要塞,蘇聯守軍10.6萬人頑強抵抗了一個月之久,直到彈盡糧絕才奉命撤退。
7月4日,蘇軍撤到黑海東岸的諾沃羅西斯克,整個克里米亞半島落入德軍手中。
在將近2個月的鏖戰中,蘇德雙方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人員損失均在30萬左右。

  6月28日,德軍重新集結了90萬兵力,包括10個坦克師、8個摩托化師、1200輛坦克、1.7萬門火炮、1640架飛機,再次發動攻勢,企圖在頓河西岸圍殲蘇軍主力。

蘇軍且戰且退,到7月17日被迫後撤了150~400公里。德軍推進至頓河大河灣,直逼斯大林格勒和北高加索,震撼世界的斯大林格勒戰役隨即開始了。

  在長達530公里的頓河防線上,蘇聯守軍共有38個師,但是其中20個師嚴重缺編,14個師每師只有1000~3000人。

真正能與德軍對抗的主要是第62、63集團軍的12個師,約16萬人,配有2200門火炮、400輛坦克和654架飛機。

  7月23日,德軍5個師進攻蘇軍第62集團軍的右翼。

經過3天激戰,德軍突破防線,在卡明斯基地區推進到頓河岸邊,蘇軍第62集團軍的兩翼陷入包圍。
7月25日,另一支德軍對蘇軍第64集團軍的右翼發動突擊,企圖在卡拉奇附近強渡頓河,直撲斯大林格勒;蘇聯守軍撤退到頓河東岸,建立了新的防線。

  7月28日,斯大林發佈第227號命令:"現在是結束退卻的時候了,寸步不退!這就是我們當前的主要號召。

必須頑強地保衛每一個陣地,每一米蘇聯領土,直到最後一滴血。"斯大林還下令建立了阻截隊,放在不堅定的部隊後面,把驚慌失措者和膽小鬼就地槍斃。

  7月31日,希特勒又將德國第4坦克集團軍從齊姆良斯卡地區調來,向科傑利尼夫斯基方向進攻,配合德國第6集團軍從頓河西岸發動攻勢。

8月5~10日,在阿布加涅羅沃--普羅道維托耶一線,崔可夫中將指揮的蘇軍突擊集群與德國第4坦克軍展開激戰,德軍傷亡慘重,被迫退回外圍防線,轉入防禦。
與此同時,德軍第6集團軍與蘇軍第62集團軍也在頓河西岸展開了7天的激戰,蘇軍撤回到頓河東岸。

  8月15日,德軍又對蘇聯第4坦克軍的防地發動進攻。

8月16日,蘇軍少尉克切特科夫率領16名戰士守衛一個高地,與德軍鏖戰一晝夜,子彈打光了,最後剩下的4名戰士把手榴彈綁在身上,視死如歸地撲向德軍的坦克!蘇軍主力退到頓河東岸後,在西岸守住了新的防線。

  8月23~24日,德軍對斯大林格勒進行了瘋狂的晝夜輪番轟炸。

城市住宅、工廠、醫院、學校、遭到了嚴重破壞,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慘遭殺害,市區一片廢墟、硝煙瀰漫。
伏爾加河岸的油庫也中彈起火,燃起一片火海。

  9月13日,德軍突入斯大林格勒市區,向蘇軍第62集團軍防守的馬馬耶夫崗和火車站發起攻勢。

9月14日,德軍投入6個師,在幾百架飛機支援下,突破蘇軍防線,佔領了火車站,將蘇軍第62集團軍逼到伏爾加河岸。

  市區爭奪戰開始之後,形勢異常危機,蘇軍陸續增調來10個步兵師、2個坦克軍和8個坦克旅,與德軍展開殊死搏鬥。爭奪市中心的戰鬥達到了白熱化。

僅9月14~15日間,就有2000多名德軍在市區被擊斃。
9月16日,蘇軍奪回了馬馬耶夫崗。
火車站的爭奪戰持續了一周之久,前後13次易手。

  在戰鬥最緊張的日子裡,雙方在每一條街、每一棟樓、每一層樓面和每一個房間進行激烈的爭奪戰。

戰鬥中,曾有4名蘇軍反坦克手,用僅有的2支反坦克槍與30輛德軍坦克搏鬥,1天之內摧毀德軍坦克15輛,未讓敵人越過自己的陣地。
一位身負重傷的蘇軍電話兵用牙齒咬住被打斷了的電話線,恢復了戰地通訊。
  "紅十月"冶金廠的工人在距離德軍只有幾百米的危急情況下,依然一面手執武器阻擊敵人,一面冒著炮火堅持生產。在戰鬥最激烈的9月份,他們製造了200輛坦克、150輛牽引車。

工人們常常駕駛著剛裝配好的坦克,直接衝出廠門,投入戰鬥。
德軍第94師第267團團長威廉·霍夫曼在日記中寫道:"俄國人不是人,而是某種鋼鐵鑄成的東西;他們不知疲勞,不怕炮火。"

  9月底,戰鬥重心轉移到市區北部的工廠區。德軍又增調來20萬兵力,90個炮兵營和40個攻城工兵營。蘇軍也有6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旅渡過伏爾加河,調進了斯大林格勒市區。

雙方隨即展開了爭奪拖拉機廠、"紅十月"和"街壘"的大血戰。10月4日,德軍佔領了"紅十月"和"街壘"工廠的住宅區。

  10月15日,德軍5個師、2000對架次飛機猛攻拖拉機廠。

蘇軍2個師被分割成許多孤立的戰鬥隊,繼續拚死戰鬥,寧死不屈。
期間,蘇聯戰士潘尼卡克獨自阻擊幾輛德軍坦克,用光了所有的手榴彈,身邊只剩下兩瓶液體燃料。
當他掄起燃燒瓶,正要投向最近的一輛坦克時,一顆子彈打穿了高舉在他頭上的燃燒瓶,烈火頓時燒遍了他的全身。
但是,他沒有去扑打身上的火焰,而是躍出戰壕,衝向德軍坦克,對準發動機的外殼打破了第2個燃燒瓶。
火舌和濃煙吞沒了英雄和德軍的坦克。
當晚,德軍付出慘重代價後,佔領了拖拉機廠。
  為了減輕德軍對斯大林格勒市區的壓力,蘇聯頓河方面軍於10月19日從北部轉入進攻,蘇聯第64集團軍於10月25日從南面對德軍側翼實施了反突擊。

11月初,德軍多次妄圖攻佔市區的防禦點,都未能得逞。

  戰鬥到1942年11月初,德軍方面在斯大林格勒地區仍有80個師,總計100萬人,火炮10290門、坦克675輛、飛機1216架。

其中主力部隊是盤踞在斯大林格勒市區和西部外圍一帶的德國第6集團軍和第4坦克集團軍。
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擔任南翼掩護,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意大利第8集團軍、匈牙利第2集團軍和德國第2集團軍負責掩護西北翼。
  
  而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地區共有3個方面軍,110萬人,火炮15500門、坦克1463輛、飛機1350架。蘇軍兵力和裝備已經優於德軍。

尤其是蘇軍新裝配的1250門"卡秋莎"火箭炮,一次就可以同時發射1萬發炮彈,威力非常強大。蘇軍已經具備了發動大規模反攻的必要條件。
1942年11月7日,斯大林宣告:"敵人嘗到紅軍新打擊力量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1942年11月19日清晨,蘇軍首先進行了80分鐘的炮擊,然後以坦克部隊為先導開始大舉反攻。

11月22日夜間,蘇軍收復頓河橋樑,3天內34個師渡過頓河。
之後,蘇軍兵分兩路,一路向西急進,直插德軍後方;另一路向南直奔卡拉奇,於23日晨收復該市,當晚與蘇聯西南方面軍會師,從而將斯大林格勒地區的德軍22個師包圍起來。

  蘇聯的強大反攻打得德軍暈頭轉向。

希特勒一面電令被包圍的德國第6集團軍司令鮑裡斯穩住防線,一面急忙從各地戰場上收羅了一些兵力,組成"頓河"集團軍,調來曼斯坦元帥擔任指揮,準備解救德國第6集團軍。

  12月12日,德國援軍從科傑尼科夫斯基出發,不顧一路傷亡,向斯大林格勒猛衝。

12月19日,曼斯坦德軍突破重重阻截,抵達梅什科瓦河,距離斯大林格勒只有40公里。
曼斯坦隨即命令鮑裡斯向西南突圍,但是,被圍德軍已經精疲力竭,需要準備幾天才能突圍。
而此時蘇軍已經突破意大利軍的防線,揮師南下,直插曼斯坦德軍的後方。
曼斯坦為求自保,不得不向南撤退,同時電告鮑裡斯停止突圍。
蘇軍乘勝追擊,於12月29日收復了科傑尼科夫斯基,徹底粉碎了德軍的解圍計劃,被圍德軍已成甕中之鱉。

  被圍的30萬德軍每天需要750噸給養物資,但是德國空軍每天只能送來100噸。因此,德軍很快就出現了饑荒,彈藥缺乏。

包圍圈逐漸縮小,德軍傷亡與日俱增,傷員得不到照顧而奄奄一息,成千上萬的士兵被凍死。
掙扎到1943年初,德軍每人每天只能分到1片麵包,喝的是雪水,每人每天只有30發子彈,坦克缺少燃油而無法發動,大炮缺少炮彈。
飢寒交迫的德軍蜷縮在冰凍的戰壕裡,普遍厭戰,先後有360名德軍因為拒絕作戰而被處死。

  1943年1月8日,蘇軍向德軍發出要求投降的最後通牒。

鮑盧斯遵照希特勒的命令拒絕了。1月10日凌晨,蘇軍5000門大炮開始轟擊德軍,蘇軍坦克和步兵發起攻勢。
德軍全線狼狽潰退,丟下遍地屍體,陣地在6天內縮小了一半。蘇軍再次建議德軍投降,又被鮑盧斯拒絕了。
1月22日,蘇軍發起全線進攻,經過4天激戰,推進了10多公里。

  1月24日,鮑盧斯向希特勒哭訴:"部隊已經彈盡糧絕……繼續抵抗已無意義。

崩潰在所難免。部隊請求立即允許投降,以挽救殘部生命。
"但是,希特勒從不憐惜士兵的生命,斬釘截鐵地回答說:"不許投降!死守陣地,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一槍一彈!"當日,為了刺激德軍繼續抵抗,希特勒大肆加官進爵,提升鮑盧斯為元帥,其他117名軍官各升一級。

  1月27日,蘇軍開始消滅殘敵的戰鬥。至2月2日,被圍德軍全被殲,其中生俘9.1萬,包括24名將軍和2500名軍官。鮑盧斯在斯大林格勒中心百貨公司地下室被蘇軍俘獲。


  2月3日,希特勒宣佈全國為在斯大林格勒陣亡官兵致哀4天,最後還挖苦鮑盧斯說:"他還是沒有能夠跨進永垂不朽的門檻。"
  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正如毛澤東所說:"拿破侖的政治生命終結於滑鐵盧,而其決定點則是在莫斯科的失敗。

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侖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的滅亡的決定點。"

  精彩旁白:蘇聯人幾乎爬在水中戰鬥著,在伏爾加河結冰以前和結冰之後,這條河一直是他們惟一的供應線。

伏爾加河在這裡轉了一個大灣曲,河面寬有數里,因此運送軍火的人必須在數里之中冒著德軍暴雨般的炮擊往返。蘇聯人必須保持供應川流不息,因為一旦斷了,那就是戰爭的失敗。

  ……最後,我們走到紅十月工廠花園的盡頭,站在一個小丘上。

這小丘高出一所現代建築餘燼15英尺,這就是德國東進的盡頭,下臨河邊。由柏林出發,德軍不遠萬里跑到這"希特勒的目的地"--但是也就在此止步了。





 

Author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