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晉祠的故事

  眾所周知,中國南方的古建園林馳名中外,而在中國北部也有一處古建園林非常著名,被稱譽為北方的“小江南”,它就是位於山西省太原市郊的晉祠。
  晉祠地處太原市西南郊的懸甕山麓、晉水源頭。在山水環繞之間,近百座殿、堂、樓、閣、亭、台、橋、榭,組成了如畫的美景,使遊人目不暇接,留連忘返。關於晉祠的故事,說來話長。

  西元前1064年,周朝的開國皇帝周武王在攻滅商朝兩年後就英年早逝了,太子姬誦繼承王位,歷史上稱之為周成王。據說,成王即位時還是幼兒,每天由大臣周公背著他上朝接受諸候和大臣的朝見。由於成王年幼,就由周公攝政。周公忠心耿耿,先後平定了幾次叛亂,並且將大量的心力用於教育年幼的成王如何當好國王。

  有一天,成王和弟弟叔虞在皇宮後院裏做遊戲,他將一片梧桐葉剪成玉圭的形狀遞給弟弟,說:“我就用這個來分封你吧。”這事讓周公知道了。幾天後,周公請求成王選擇吉日封叔虞為諸候。成王笑著:“我是跟他開玩笑呢。”周公卻神色莊重地說:“天子是不能開玩笑的,天子說出的話,史官要記錄它,樂工要唱誦它,大臣們要傳揚它。”於是,周成王也變得很嚴肅,將唐封給了叔虞。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剪桐封弟”的故事。

  當時的唐地,就是現在山西省翼城縣。叔虞長大後,到唐地治理民政,他發展農業,興修水利,逐步使當地的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受到後人的讚譽。後來,叔虞的兒子燮父,看到日夜奔流的晉水哺育著唐地的百姓,就把唐國改稱為晉國,山西也因此被稱為晉。後人為了紀念叔虞,就在晉水源頭建立了祠宇,稱為叔虞祠,也叫做晉祠。

  晉祠的創建年代,現在還不能確定。最早關於晉祠的記載是西元466年至572年間北魏時的《水經注》。由此可見,晉祠的歷史,即使從北魏開始算起,距今也有一千多年了。在漫長的歲月中,晉祠曾經過多次修建和擴建,面貌不斷改觀。西元646年,唐朝第二個皇帝李世民到晉祠,撰寫了著名的碑文《晉祠之銘並序》,並下令將晉祠進行大規模擴建。西元十一世紀,宋朝皇帝為叔虞的母親邑姜修建了規模宏大的聖母殿。以後,以聖母殿為主體的中軸線建築物逐步完成,水鏡臺、會仙橋、金人台、難老泉亭等在不同時期建成的建築,居然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佈局緊湊,既象廟觀的院落,又象皇室的宮苑的綜合建築群。

  晉祠不僅擁有不同時期的精美建築,而且還有著名的“周柏隋槐”。相傳,周柏是西周(前11世紀-前八世紀)時所植,位於聖母殿左側,樹身向南傾斜約與地面成40度角,枝葉披覆殿宇之上。周柏已有將近兩千年的歷史,隋槐也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這些古樹蒼勁挺拔,生機勃勃,與晉祠裏的泉水配合,使晉祠掩映在濃蔭疏影、靜水急流之間,景色異常優美。如果您到山西旅遊,晉祠是不可不到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