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的營養不如紅糖
有許多人相信這一說法,或者相信相反的說法,即紅糖的營養不如白糖。然而事實上白糖和紅糖就營養價值而言,幾乎沒有任何區別。因為它們都是用同樣的工藝從甘蔗中提煉而成的(白糖也可用甜菜為原料),只是紅糖未將糖蜜分離出去,而白糖經過糖蜜分離而已。
冰激凌
每個人都知道冰激凌是一種冷飲。從心理學角度講,炎炎夏日吃一大杯冰激凌,確實能讓你感到很涼快、很愜意。但是,如果從更深層的角度看,冰激凌是一種含熱量極高的食物,因此吃冰激凌的最終結果只能是使人更熱,而不是更涼快。
剛出爐的熱麵包
「快來吃剛出爐的熱麵包!瞧它們又香又新鮮,營養多麼豐富啊!你可真是好運氣!」也許你很熟悉這樣的吆喝聲,但其中有一點卻是錯誤的:不管是剛出爐的熱麵包,還是已經擱了一天開始發硬的冷麵包,它們的營養成分是沒有一點差別的。另外,一頓熱騰騰的午餐無論對學生還是工人來說都是十分令人愉快的,但是假如單從營養價值方面看,它和一頓已經涼了的午餐並沒有什麼區別。
牛 奶
通常認為牛奶是大自然中最完美的食物,任何人都能從中獲取豐富的營養。然而,這種說法是片面的。喝牛奶並不是對任何人都有益處的,因為吸收牛奶中的養分需要我們的腸胃中存在大量的□,而許多人的體內恰恰缺少這種□,所以不能很好地消化牛奶。當他們大量地喝牛奶時,只能引起消化不良和其他疾病。
吃零食有害
許多年來,無論是醫生,還是普通人,都認為吃零食是個壞習慣,對人的健康有害。比如,吃零食會造成腸胃長時間連續工作,從而引起消化不良;吃零食會使人在不知不覺間攝入很多熱量,從而使人發胖;吃零食會使胃裡缺乏飢餓感,從而影響正餐的攝入與消化。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適當吃一些零食,對人體有好處。
美國馬薩諸塞州塔夫斯大學的心理學家卡維對大量人員作了調查,他的結論是,吃零食可以提高工作能力。卡維的調查證明,在長時間腦力勞動後吃幾塊糖果,或在工作前15分鐘吃點乳製品,人們的工作速度、準確性、記憶力和注意力都比不吃零食的人要好。
當然,這裡的關鍵在於「適當」二字。假如吃得太多,或接連不斷地吃,那麼很可能會引起不良後果。
隔夜茶不能飲用
這種說法流傳很廣,其根據主要是:因為隔夜茶中含有二乙胺,而二乙胺是一種致癌物質,所以隔夜茶不應再拿來飲用。
但是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因為只有當茶因放置過久而變質時才會產生大量的二乙胺,而在短短一夜間則不可能變質。另外,「隔夜」這個詞本身也過於含糊:晚間泡的茶放到第二天早晨是十多個小時,而如果是早晨泡的茶放到夜晚也是十多個小時,晚間的氣溫相對低些,茶水變質的可能性反而更小些。
事實上,浸泡時間較長的茶中鞣酸等對人有益的物質相對更多一些,因此,隔夜茶不能飲用的說法是不成立的,應該改成「變質的茶不能飲用」才對。
水必須煮沸才能飲用
河水、湖水、井水或許多城市中的自來水確實需要經消毒之後才能飲用,因為這些水中存在的細菌等微生物可能成為病原。現在通行的消毒方法是將水煮沸,這確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也為絕大多數人所接受。然而事實上要消滅水中的微生物,並不一定非把水煮沸。假如將水加熱至64℃,再保持10分鐘,或者加熱至70℃,保持38秒,水中的致病細菌便能基本消滅了。飲用這樣的水就衛生而言,是完全符合標準的。當然,如果你要用它來泡茶,則另當別論了。
用上述方法來消毒飲用水,可節約大量能源。另外,操作起來也很容易:只須聽到水壺發出響聲,水溫便已超過了70℃。如果灌入保溫瓶,那麼消毒的效果就更好了。
糖不宜多食
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報紙雜誌上登有勸人們少吃糖的文章,認為糖會誘發各種疾病,比如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等,甚至還有報道說糖可能導致一個人的性格變異,因此應該盡可能地少吃些糖。還有些文章將糖列入有害健康的常見食品中,要求人們放棄吃糖。
然而,80年代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科研人員通過調查和實驗證實,上述說法純屬謬誤,多吃糖不僅不會誘發疾病,而且對身體有益。首先,糖所含熱量並不算高,同等量的糖和黃油相比,所含熱量的比為16:100。其次,糖尿病是人體內胰島素的製造功能障礙所引起的,造成糖代謝紊亂,而不是因多吃糖而引起的。當然,一旦患有糖尿病,就應限制糖的攝入,防止病情加重。
因此,身體健康的人,完全可以放心地吃糖和糖制食品。
晚飯少
民間有句諺語,叫做「早飯飽,午飯好,晚飯少」。這句諺語得到不少營養專家的贊同。特別是近年來,節食減肥之風盛行,不少醫生和營養專家都認為,睡前吃得多,容易使未消耗的熱量在人體內積聚起來,形成脂肪,使人發胖。因此,他們也大力提倡晚餐少吃一點。
以上的說法,對於減肥也許有用,但是從人的整體而言,卻是有害的,因為這樣做可能導致十分痛苦的後果——失眠。
在失眠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的神經系統並無毛病,他們的症狀是由飢餓造成的。在一般情況下,人們往往在晚上6點進晚餐,10點至11點上床睡覺,這中間約相隔4至5個小時。醫學觀察表明,正常人食物在胃內逗留的時間約為4至5個小時。這就是說,即使吃一頓正常的晚餐,到上床的時候,胃內也已經沒有食物了。更何況不少人在減肥的影響下,晚餐吃得較少,胃內早就空空如也。因此,飢餓的感覺更是在所難免。
消化道內食物的減少會引起一種神經脈衝,這種脈衝會妨礙大腦皮層的抑製作用,而大腦的抑制是睡眠的必要條件。現在大腦的抑制受到干擾,人們當然也就難以入睡了。有人也許會問:那麼,為什麼我並不覺得飢腸轆轆呢?對於這個問題,回答是這樣的:上述神經脈衝,的確會引起飢餓感。但是,在飢餓感尚不十分強烈時,往往表現為一種難以名狀的煩躁感,正是這種感覺,使人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正確的做法是,在入睡前喝一點流質、半流質食物,如牛奶、麵湯等。這樣做能使胃內不致空虛,也就不會產生妨礙睡眠的神經脈衝了。
Author :方永德 Provenance :書摘
有許多人相信這一說法,或者相信相反的說法,即紅糖的營養不如白糖。然而事實上白糖和紅糖就營養價值而言,幾乎沒有任何區別。因為它們都是用同樣的工藝從甘蔗中提煉而成的(白糖也可用甜菜為原料),只是紅糖未將糖蜜分離出去,而白糖經過糖蜜分離而已。
冰激凌
每個人都知道冰激凌是一種冷飲。從心理學角度講,炎炎夏日吃一大杯冰激凌,確實能讓你感到很涼快、很愜意。但是,如果從更深層的角度看,冰激凌是一種含熱量極高的食物,因此吃冰激凌的最終結果只能是使人更熱,而不是更涼快。
剛出爐的熱麵包
「快來吃剛出爐的熱麵包!瞧它們又香又新鮮,營養多麼豐富啊!你可真是好運氣!」也許你很熟悉這樣的吆喝聲,但其中有一點卻是錯誤的:不管是剛出爐的熱麵包,還是已經擱了一天開始發硬的冷麵包,它們的營養成分是沒有一點差別的。另外,一頓熱騰騰的午餐無論對學生還是工人來說都是十分令人愉快的,但是假如單從營養價值方面看,它和一頓已經涼了的午餐並沒有什麼區別。
牛 奶
通常認為牛奶是大自然中最完美的食物,任何人都能從中獲取豐富的營養。然而,這種說法是片面的。喝牛奶並不是對任何人都有益處的,因為吸收牛奶中的養分需要我們的腸胃中存在大量的□,而許多人的體內恰恰缺少這種□,所以不能很好地消化牛奶。當他們大量地喝牛奶時,只能引起消化不良和其他疾病。
吃零食有害
許多年來,無論是醫生,還是普通人,都認為吃零食是個壞習慣,對人的健康有害。比如,吃零食會造成腸胃長時間連續工作,從而引起消化不良;吃零食會使人在不知不覺間攝入很多熱量,從而使人發胖;吃零食會使胃裡缺乏飢餓感,從而影響正餐的攝入與消化。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適當吃一些零食,對人體有好處。
美國馬薩諸塞州塔夫斯大學的心理學家卡維對大量人員作了調查,他的結論是,吃零食可以提高工作能力。卡維的調查證明,在長時間腦力勞動後吃幾塊糖果,或在工作前15分鐘吃點乳製品,人們的工作速度、準確性、記憶力和注意力都比不吃零食的人要好。
當然,這裡的關鍵在於「適當」二字。假如吃得太多,或接連不斷地吃,那麼很可能會引起不良後果。
隔夜茶不能飲用
這種說法流傳很廣,其根據主要是:因為隔夜茶中含有二乙胺,而二乙胺是一種致癌物質,所以隔夜茶不應再拿來飲用。
但是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因為只有當茶因放置過久而變質時才會產生大量的二乙胺,而在短短一夜間則不可能變質。另外,「隔夜」這個詞本身也過於含糊:晚間泡的茶放到第二天早晨是十多個小時,而如果是早晨泡的茶放到夜晚也是十多個小時,晚間的氣溫相對低些,茶水變質的可能性反而更小些。
事實上,浸泡時間較長的茶中鞣酸等對人有益的物質相對更多一些,因此,隔夜茶不能飲用的說法是不成立的,應該改成「變質的茶不能飲用」才對。
水必須煮沸才能飲用
河水、湖水、井水或許多城市中的自來水確實需要經消毒之後才能飲用,因為這些水中存在的細菌等微生物可能成為病原。現在通行的消毒方法是將水煮沸,這確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也為絕大多數人所接受。然而事實上要消滅水中的微生物,並不一定非把水煮沸。假如將水加熱至64℃,再保持10分鐘,或者加熱至70℃,保持38秒,水中的致病細菌便能基本消滅了。飲用這樣的水就衛生而言,是完全符合標準的。當然,如果你要用它來泡茶,則另當別論了。
用上述方法來消毒飲用水,可節約大量能源。另外,操作起來也很容易:只須聽到水壺發出響聲,水溫便已超過了70℃。如果灌入保溫瓶,那麼消毒的效果就更好了。
糖不宜多食
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報紙雜誌上登有勸人們少吃糖的文章,認為糖會誘發各種疾病,比如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等,甚至還有報道說糖可能導致一個人的性格變異,因此應該盡可能地少吃些糖。還有些文章將糖列入有害健康的常見食品中,要求人們放棄吃糖。
然而,80年代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科研人員通過調查和實驗證實,上述說法純屬謬誤,多吃糖不僅不會誘發疾病,而且對身體有益。首先,糖所含熱量並不算高,同等量的糖和黃油相比,所含熱量的比為16:100。其次,糖尿病是人體內胰島素的製造功能障礙所引起的,造成糖代謝紊亂,而不是因多吃糖而引起的。當然,一旦患有糖尿病,就應限制糖的攝入,防止病情加重。
因此,身體健康的人,完全可以放心地吃糖和糖制食品。
晚飯少
民間有句諺語,叫做「早飯飽,午飯好,晚飯少」。這句諺語得到不少營養專家的贊同。特別是近年來,節食減肥之風盛行,不少醫生和營養專家都認為,睡前吃得多,容易使未消耗的熱量在人體內積聚起來,形成脂肪,使人發胖。因此,他們也大力提倡晚餐少吃一點。
以上的說法,對於減肥也許有用,但是從人的整體而言,卻是有害的,因為這樣做可能導致十分痛苦的後果——失眠。
在失眠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的神經系統並無毛病,他們的症狀是由飢餓造成的。在一般情況下,人們往往在晚上6點進晚餐,10點至11點上床睡覺,這中間約相隔4至5個小時。醫學觀察表明,正常人食物在胃內逗留的時間約為4至5個小時。這就是說,即使吃一頓正常的晚餐,到上床的時候,胃內也已經沒有食物了。更何況不少人在減肥的影響下,晚餐吃得較少,胃內早就空空如也。因此,飢餓的感覺更是在所難免。
消化道內食物的減少會引起一種神經脈衝,這種脈衝會妨礙大腦皮層的抑製作用,而大腦的抑制是睡眠的必要條件。現在大腦的抑制受到干擾,人們當然也就難以入睡了。有人也許會問:那麼,為什麼我並不覺得飢腸轆轆呢?對於這個問題,回答是這樣的:上述神經脈衝,的確會引起飢餓感。但是,在飢餓感尚不十分強烈時,往往表現為一種難以名狀的煩躁感,正是這種感覺,使人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正確的做法是,在入睡前喝一點流質、半流質食物,如牛奶、麵湯等。這樣做能使胃內不致空虛,也就不會產生妨礙睡眠的神經脈衝了。
Author :方永德 Provenance :書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