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3日 星期日

中國的「白癡學者」

 130年未解之謎
  餐廳裡,兩盒牙籤散落在地上,服務生一個勁兒地說:「對不起。」

而他卻愣愣地低頭看著那滿地的牙籤,兩三秒鐘後,脫口而出:「198根。」
  弟弟審視地看著他,問服務生:「是198根嗎?」
  「每盒100根,應該是200根。」服務生答道。
  「198根。」

他對旁人睬也不睬,繼續重複著自己認準的數字。
弟弟不屑地一笑,想拉他走。
  「等一等,」

服務生突然說,「對不起,應該是198根,這裡還有兩根。」
在他的手裡,一個牙籤盒裡有兩根未掉落的牙籤……
  這是美國影片《雨人》中的一個場面,那位僅兩三秒鐘便能準確「數」出散落一地的牙籤的奇人叫雷蒙。


  影片的主人公雷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低智能與特殊才能共存的病例:一方面,他的智商低於常人,屬於弱智,或者是自閉症者;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卻具有常人無法企及的「天才」,如計算、記憶和視覺判斷能力。

精神醫學中將雷蒙這種現象稱為白癡學者,是一種極其罕見的病例。
它也被稱為白癡天才、單一學者、專家綜合症、才藝併發症,等等。

  真正的白癡學者,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他們是真正的弱智者或自閉症者;
第二,他們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長,而且這種特長是與他們同齡的正常人所無法企及的;
第三,他們獲得這些特長不是得益於接受教育與訓練,而是某種神秘的天賦的力量。

  精神醫學界總結的臨床特點是:在智力普遍低下的背景下,表現出個別突出的、遠遠超過一般水平的孤立才能。

更有學者稱,這些典型極端的白癡學者,如果不是精神發育遲緩,那麼在他們的技能範圍內他們都是天才。

  世界上第一對白癡學者雙生子的發現者、精神醫學家霍維茨下過一個定義:「智力低於正常而在其他心理功能方面有高度發展者,可稱為白癡學者。」

說他們是天才,他們卻愚魯、智商低下;說他們是白癡,他們又專長獨具,稟賦過人。
截然相悖的兩極,竟奇妙地統一在一個生命體內,讓人類奇怪了許多年,也就不足為怪了。

  目前可以查到的人類關於白癡學者的最早記載來自於130年前的英國,一位叫塞格威的學者在1866年發現了白癡學者現象,這位有據可查的最早的白癡學者就是一個推算日期的天才。


  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知道的白癡學者除了在推算日期、計算方面表現出特殊才能外,還在音樂、繪畫、雕塑、查閱字典、下象棋、背誦、辨色彩、賭博,甚至經商及其它許多專業知識上表現出非凡的才能。


  「白癡學者」在中國悄然登場
  1978年初春的一天,一位母親帶著自己8歲的兒子,找到北京醫科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楊曉玲醫生:「他可能是天才。」

做母親的說這話時眼裡有一絲期待。

  「有一天,我和他爸爸閒聊,說哪天該發工資了。

他在旁邊聽到了,立即插話說:『那天是星期四。』
我們一看日曆,果然是星期四,問他怎麼知道的,他卻說不出來。」
孩子的母親繪聲繪色地講述著。
「我們便接著考他,看著日曆問他某月某日星期幾,他竟能對答如流,您說這奇不奇?」
  果然很奇。楊曉玲問:「他平時常看日曆嗎?」
  「從沒見他看過。」年輕的母親說。
  楊曉玲拿出一張年歷卡,現場測試。

果然如孩子的母親所說,楊曉玲報出一個日期,孩子立即說出那個日子是星期幾。
而相對應的,孩子的文字能力極差,他甚至不能完成簡單的造句。

  楊曉玲不能不感到困惑。

當時中國的醫生還沒有聽說過「白癡學者」的概念,這位男孩子作為一例特殊病人被記錄在案。

  兩年之後,也就是1980年,楊曉玲醫生對這個男孩進行了一次家訪,男孩在計算上表現出的超常能力引起了她的高度注意。


  那時中國大陸市場已經有了那種可以拿在手掌上的小型計算器,楊曉玲拿著那樣的計算器對男孩進行了一系列程度越來越深的計算測驗。


  楊曉玲吃驚地發現,每次當她報題目的話音剛落,男孩的答案就已經脫口而出了。

他彷彿不是在用頭腦計算,也不是按著那些速算教材上指導的方法進行快速演算,而完全是條件反射似的,似乎那些答案早已經在他頭腦裡了,而那多位數的複雜演算題不過是提示他取出自己口袋裡早已準備好的某件物品而已。
而楊曉玲手中的計算器還要比男孩的計算慢上半秒鐘。

  不要忘了,這只是一個年僅10歲、正讀小學三年級的男孩子!
  這個男孩一直跟姥姥在一起生活,這位老太太無意中發現了外孫的另一個非凡之處,他竟然對北京各條馬路、每條胡同如數家珍,能夠清楚地說出從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應該坐幾路車,再換幾路車,即使中間要換三四次車,他也能清晰地報出來。

而他只去過北京城很少的地方。
楊曉玲對男孩這項新發現的功能做了測驗,她隨便報出兩個地點,男孩立即清楚地告訴她應該怎麼走,坐什麼車。
即使楊曉玲選擇了最偏僻的胡同,男孩仍然能立即反應過來,彷彿他的頭腦裡有一張地圖,不,彷彿他自己就是一張活地圖、一部道路查詢電腦。

  對男孩的最後一次回訪是在他21歲的時候,那時,包括楊曉玲在內的醫生們對於孤獨症兒童、白癡學者都已經有了更多、更深的認識。

而北醫大的智商測驗設備和水平也都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曾經在8歲時接受過智商測驗的這個男孩在他21歲這年再次被檢驗了智商,這次得出一個準確的數字:73。73屬於正常人的下限水平。
  其他的醫生也在發現著新的病例。


  在北京,安定醫院兒科5年前接待過一位來自武漢的男孩子,智商50,除弱智外還有抽動症,就是鼻子、眼睛、嘴、眉毛經常胡亂擠動。

安定醫院的張世傑醫生診斷後,建議其住院治療,治療的重點在於抽動症。

  安定醫院對於住院的兒童,除進行藥物治療外,還輔以「工娛治療」和心理治療。

工娛治療顧名思義是工作和娛樂相結合的治療,由專門的工娛醫生教導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勞動,如折紙盒、縫網兜,甚至學習唱歌,等等。男孩子的特長便是由輔導音樂的老師(醫生)發現的。

  與武漢男孩兒一同接受工娛治療的有七八個男孩子,但這位音樂老師發現,當她教給孩子們一首歌後,武漢男孩兒總是最先學會。

即使對於智力正常的孩子,學習一首兒童歌曲的演唱往往也要一小節一小節地進行,而且要在重複五六遍甚至更多的遍數後才可以順利、完整、準確地唱出來,但是武漢男孩兒卻不需要這些,這個智商只有50的男孩子在老師演唱兩三遍後就可以把一首歌從頭到尾掌握得很好,使他的同伴們望塵莫及。

  音樂教師讓他坐到最前面的位置上,時刻觀察他的表現。

男孩子在音樂上的敏感很快得到證實,當鋼琴被彈奏起來的時候,他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教師的手指,全部身心都投在那上面。
他的樂感很強,一首歌聽過兩遍之後就能夠唱下來。

  又過了約一個星期,一次課堂上,教師有點特殊的事情離開教室不到5分鐘,當她再回到教室門口的時候,卻驚異地聽到裡面有人在彈奏鋼琴。

那正是她今天剛剛教授的一首兒童歌曲,那演奏聲雖然時斷時續,卻很準確地彈奏著每一個音符。誰在彈琴呢?

  教師遲疑地推開教室門,她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個只有12歲的武漢男孩子正坐在琴凳上,很認真地敲打著琴鍵!男孩子對於彈奏的指法顯然一無所知,他只是讓10個手指隨意地尋找著琴鍵,敲出那支曲子。

這就使得有些時候在節奏上要慢半拍,但男孩子竟然能準確地彈奏出那支教師當天只演奏了兩三遍的曲子,他的面前沒有曲譜,即使有恐怕他也看不懂,他完全是憑著對教師剛才演奏的記憶來進行自己的彈奏,而且,他竟然能準確地找出哪個琴鍵表示哪個音。

  兒科主任張世傑聞訊後立即看望了武漢男孩子,一次現場測試也在當天進行。
  教師開始邊彈琴邊唱一首從來沒教過孩子們的新歌,武漢男孩兒大睜著眼睛緊緊地盯著教師。

教師彈唱了一遍、兩遍,然後停下來,看男孩子的反應。
男孩子開始哼唱,一字不差,只是吐字不清,像他平時說話一樣。
教師離開鋼琴,男孩子立即坐到了琴凳上,又開始用他那10個小手指去尋找琴鍵,顯得有些忙亂。
音樂響起來了,教師認真地聽著,男孩子竟又準確地再現了她剛才的演奏!

  在天津,著名心理咨詢專家陳仲舜教授也無意間接觸到了一名白癡學者。
  男孩子的智商達到了65,智商70以下算愚笨,可見男孩子愚笨的程度並不深。
  初中一年級開始學習《中國歷史》,那是一本薄薄的小冊子,從原始社會、北京周口店人講起。

歷史教師最先發現了這個男孩子的專注,這個看起來多少有些癡癡呆呆的男孩子上課的時候全神貫注。
他坐在那裡,眼睛瞪得大大的,身體向前傾著,整堂課可以一動不動地盯著教師,似乎在把教師講的每一個字都吸進自己的體內。
而遇到教師提問的時候,往往是問題剛說出來,別的學生還沒有反應過來,這個男孩子已經坐在座位上脫口而出了。
更驚奇的是,此後不久,這個男孩子開始接下茬了。
教師剛說出年代,他立即把這個年代裡發生的事情說了出來,而且準確無誤,幾乎與歷史課本上的敘述一字不差。
下課後,男孩子會纏住教師問這問那,所提的問題也越來越高深,弄得教師也時常應接不暇。

  教師決定借給這個孩子一些歷史書看看,不管怎麼說,他對於學習表現出的這種極度熱情是她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這太讓她感動了。


  男孩子捧著教師給他的那些高年級歷史課本愛不釋手,如獲至寶,一本書通常只讀一個晚上,第二天上學時就還給教師,以換另一本歷史書。

兩個星期下來,他已經讀完了從初中到高中的全部歷史課本,中國史和世界史。
教師的書架上有一本本厚厚的歷史參考書,男孩子的目光又盯在了那裡……

  一學期之後,男孩子顯示出了非同尋常的才能:不論是中國史,還是世界史,隨便說出一個人名,他能立即講出這個人物的生卒年代,主要經歷;說出一個日期,他能立即說出這個日期歷史上發生了什麼,甚至同時說出世界史和中國史上在這一天各發生的事件;隨便說出一個歷史名詞,他也能夠準確全面地做出解釋……在這個智商為65,年齡只有12歲的男孩子面前,他的歷史教師很快感到望塵莫及了。

男孩子在任何一次歷史課測驗中都是得滿分,這與其他功課通常不超過40分的狀況形成鮮明對比。

  在山西,一位叫王健的男孩子的特長被發現。
  教師將一大把玻璃珠倒在一個盤子裡,送到他的面前。

他只掃了一眼,便說:「35顆。」兩位教師認真地數了一遍盤中的珠子,果然是35顆。

  這是在山西太原市某所小學進行的一次測試,年僅10歲的男孩子王健向人們證實了他在視覺判斷方面的特長。

作為弱智者的王健,可以在一兩秒鐘之內判斷出眼前眾多散亂細小物體的數目,這與美國影片《雨人》中的那位男主角不謀而合。

  但是,這所學校仍然無法接收王健作為學生,因為他的智商只有50多,跟不上普通小學教學的進度。


  王健的特長是在偶然間被發現的,當他父親做家務活的時候,曾把一盒釘子扣在地上,王健看了看,說:「104顆。」

父親當作一個笑話,還是一邊撿拾一邊數,嘴裡說著:「看我們王健猜得對不對。」

  王健不是猜的,104這個數字是他「數」出來的。

所以當父親拾起最後一顆釘子的時候,頗為驚異。
應該說這位父親是聰明的,他決定再試一試王健。
父親偷偷藏起了5顆釘子,將盒中餘下的釘子全部扣在地上。
王健又脫口而出:「99顆。」

  父親再試,王健再次準確地說了出來。
  但上述「天才」,比起羅錚來則「小巫見大巫」了,羅錚簡直可以說是一個「超級雨人」。


  作曲家羅忠,永遠無法忘記1992年3月24日這一天。

這天吃早飯的時候,他的愛子羅錚問他:「爸爸,你的《第二絃樂四重奏》能畫嗎?」
這時,羅錚已經在父母為他買來的畫布上隨意塗抹了一個多月了。
  羅忠當時隨口答道:「當然能畫。」
  羅錚便不再說話。
  當天下午,羅忠在中央樂團接到了妻子打來的電話:「你快回來看看吧,羅錚畫出了你的《第二絃樂四重奏》!真的是你的樂曲呀!」

同樣為音樂家的妻子的驚歎令羅忠為之震驚了——自己的樂曲也能用油畫表現出來嗎?
而且是由羅錚來表現?
他急急地趕回家。看到那幅畫時,他呆住了。
  羅忠以一個音樂家的眼光看這幅畫,他清楚地知道,這畫的就是自己的樂曲!他無法用語言說清這一切,但他彷彿可以從那色彩、那線條上聽到樂曲的演奏聲!他立即給一位畫家朋友打電話,那個朋友匆匆趕來,看了看畫,看著羅忠連聲讚道:
  「怪才!奇才!難以理解,無法想像!」
  從羅錚畫出自己的第一幅油畫《爸爸的第二絃樂四重奏》起,他便將音樂和繪畫連在了一起,在其後的創作中,音樂題材的創作形成了他獨特的風格。羅錚每畫完一幅油畫,都是自己指著畫說出它的名稱,這些名稱往往就是一些世界音樂大師的名字。


  羅錚的另一幅名為《威伯恩》的畫,也同樣奇妙。

威伯恩是一位12音技巧的大作曲家,也是一位序列主義的作曲家。
應該說,在音樂的範疇中,12音與序列都是一種理性勝於感性的藝術。
令人奇怪的是羅錚卻能領悟其中的真諦,他竟採用具有機械意味的幾何圖形及筆挺的直線來描繪這種音樂。
他還本能地運用透視的直覺,別出心裁地創造出一種多角透視的多向層面,似乎構成了一種多維空間的藝術,甚至使人能覺察到威伯恩的「微型序列」的存在。
整幅畫中,羅錚還採用了冷色的基調,再加上機械的圖形及嚴峻的線條,絕妙體現了序列主義理性思維的本質。
這幅畫可說是對威伯恩序列主義音樂本質的高度抽像和概括。繪畫傳出了音樂內在之「神」,為何不能說是一件精品呢?
  其他的音樂大師如透納、馬納,其他的音樂傑作如《天方夜譚》、《暗香》、《荒山之夜》,都在羅錚的繪畫中得以再現。
  探究謎底
  關於白癡學者的各種規律性東西被我們掌握得越來越多了。
  研究者們認為,大多數白癡學者實際上並非真正的白癡,其智商一般在35至70之間,真正的白癡智商低於20。

而大多數白癡學者並非地道的學者,因所謂突出才能只限於某一孤立的方面。所以只能說與兩者有點相似罷了。
但「白癡學者」這一術語使用得十分得體,把白癡學者的臨床典型形象描述得栩栩如生,有助於加深一般人對這種罕見病症的理解,所以一直被使用下來。
俄羅斯權威人士曾經說過,白癡學者是所有精神病教科書上用得最妙的一個病名。

  美國學者希爾對39個國家、計9萬例精神發育遲緩者進行調查後,提出了白癡學者占該病的0.06%,即約每1萬例精神發育遲緩者中有6例白癡學者的估計。

就這個相對數來說,是很小的,但就絕對數字來看,整個精神發育遲緩患者的0.06%,白癡學者的人數就相當可觀了。
而且,醫學界現在一般不將自閉症患者納入精神發育遲緩者之列,所以,白癡學者的實際存在數可能還要遠遠大於希爾的估計。
即使如此,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我們已發現的數字與理論上的數字相比都相差太遠。

  目前國內外發現的白癡學者多為男性。

特倫弗特通過對103例白癡學者的分析,發現89例是男性,14例是女性,顯示男女比例約為6*X1。
白癡學者的年齡通常在18歲到35歲之間,並且有跡象表明其特殊才能出現的最佳年齡是青少年時期,進入成年後可能逐漸消失。

  而其具有的特殊才能,最多的是日期推算和數字計算。

有些擅長於音樂繪畫的患者,有時同時伴有日期推算能力。
在裡姆蘭得報告的119個病例中,日期推算的技能常常普遍存在並且同時出現。
在達凱特的研究中也出現了25例這樣的患者。
有人認為,特殊的記憶力是許多白癡學者所共有的特性,而藝術天賦、手藝天賦等均可用記憶的天賦來解釋。
有人對一組白癡學者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計算能力和日期推算占該組的70%,音樂繪畫為20%,其它為10%。

  白癡學者現象的存在,否定了以往醫學界的一些結論,再一次證實了人類對人腦這個神奇領域知之甚少。

在智能不足的基礎上,為何白癡學者會異乎尋常地形成某些孤立的突出才能,甚至發展到遠遠超過一般人的水平呢?應該說,白癡學者的存在是對記憶心理學和智能心理學的一種挑戰。
正常世界裡的傳統理論,一時無法解答異常世界裡的各種存在。
而異常世界裡的異常群體,卻又在向正常世界裡的「正常現象」質疑。

    有學者認為,正由於白癡學者總體智力的低下,才使得他們某一方面的智力得以超常發展,即「缺陷補償理論」。

此外,還有「智力構成學說」和「熟悉塊學說」。
但人們一直無法得到一種能使關於白癡學者的全部神秘得到解釋的「學說」。





 

Author :方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